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朝阳: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目标,“人民生活质量逐步的提升”被列为主要目标之一。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
11月18日,以“‘民生为大’:逐步的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论坛由民生周刊杂志社主办,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领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地方党委和政府负责人、相关领域企业家代表等参加本次论坛。
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朝阳在发言中表示,“十五五”时期,正升环境科技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将进一步深化“从油到树,从树到能”的循环链条,推动农业与新能源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助力强农惠农富农。同时,积极探索碳汇交易,让树木森林、净化的土壤,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生态资产,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作为一名来自黄土高原、扎根能源产区一线的实践者,我想与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一个从传统“黑色油污”中孕育“绿色生机”的探索故事。
当前,我国污油泥处置行业的主流工艺是“热解+填埋 ”。尽管这一方式实现了污油泥无害化,却伴随着高能耗、高排放、高土地占用等问题,与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构成矛盾。
在摸索前行中,一个核心的痛点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能否找到一种方式,既能低能耗、低排放、低成本地“吃掉”污染物,又能将其“变废为宝”,实现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陕西定边这片土地上,正升环境科技用5年的不懈耕耘,交出了一份答卷——以生物科学技术为核心,走出一条污油泥低碳生态处置之路。
我们首先考虑的是,通过资源化处置方式解决热解尾渣填埋的高碳排放和高占用土地问题。
结合自身已有的微粒材料技术优势,正升环境科技将热解尾渣制成陶粒,再将陶粒制成陶粒吸声板,取代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玻璃棉、岩棉等纤维吸收声音的材料,用于工业生产厂房、地铁及公路的消声降噪工程。
这种“以废降噪”的模式,既摒弃了污油泥处置行业“尾渣填埋”的传统方式,走出了一条污油泥资源化的新路,同时,也摒弃了消声降噪行业低端的纤维吸收声音的材料,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降噪新路。
“以废降噪”,可谓是一举两得,同时将两个行业推向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升级。
由于降噪材料的用量有限,不能完全消纳热解尾渣,正升环境科技又开发了再生路基材,用于道路建设。在对热解渣进行非危废鉴别及普通工业固废一类鉴定的前提下,开发出再生路基材料,将热解尾渣与石灰、水泥、粉煤灰、米石、陶粒等配料按一定配比进行拌和,让其发生反应,形成具备一定粘性和强度的路基材料,用于乡村四级公路建设,实现了污油泥资源化处置和新农村建设的“双丰收”。
“以废降噪”和“以废建造”,让正升环境科技全面实现了“将污油泥吃干榨尽”的“污油泥百分百资源化”的阶段目标。
我们是做环保的,自己却运用着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热解工艺,能否创新一种新技术,让污油泥无害化过程变得更低能耗、更低排放、更低成本?能否创新一种技术,让污油泥资源化的过程变得与环境更友好、更和谐、更自然?
怀揣这样的初心使命,正升环境科技继续摸索着前行。独创了“生物活性清洗”技术,利用自主研发的复合生物活性剂,在低温低耗下将原油从泥沙中快速剥离。利用这一技术,能耗比传统热解技术降低70%以上,几乎不产生二次废气,而且药剂本身环境友好,实现了低耗能、低排放与低成本的统一。
然后,再通过微生物降解技术,将热洗后的含油污泥尾渣转化为一种我们叫做“生态土”的产品。在定边这片土地上,另一个生态顽疾是广袤的盐碱地。而“生态土”正是改良盐碱地的“良方”。它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了有机质含量,降低了盐度,中和了碱度。
让我们自豪的是,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树木,通过科学间伐将其转化为生物质燃料,为社区提供清洁能源。由此完成了从“污染油泥”到“生态土”,再到“绿色能源”的生态闭环,践行了“取于自然,还于自然”的人与自然共生理念。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5年我们国家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其中,“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被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建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过去5年,我们着力破解“如何减污”的难题。“十五五”时期,我们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将进一步深化“从油到树,从树到能”的循环链条,推动农业与新能源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助力强农惠农富农。同时,我们积极探索碳汇交易,让树木森林、净化的土壤,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生态资产,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绿色发展需要扎实的行动。它始于技术突破,成于责任坚守。我们始终相信,最伟大的科技,不是征服自然的力量,而是与自然和解、和谐共生的智慧。让我们携手,用创新驱动低碳未来,用责任呵护万物共生!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